氮气和氧气的纯度直接影响工业生产成本和效率。全球不同地区对气体纯度和质量的理解差异,往往导致不必要的成本增加。通过深入分析氮气和氧气纯度对工业生产的成本影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优化气体供应策略,降低资源浪费,从而提升整体生产效益。
氮气和氧气的纯度直接影响工业生产成本。外购气体由于纯度固定,企业往往需要支付高纯度气体的额外溢价,导致资源浪费和高成本。相比之下,现场制气通过调整气体纯度,可以优化设备投资、减少能耗和降低维护费用。使用低纯度气体还可减少电力消耗和碳排放,进一步降低成本。
1. 背景
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氮气和氧气作为基础工业气体,其纯度是影响工业生产工艺效率和成本的核心要素。然而,从国际工业气体市场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从业者对气体 “纯度” 与 “质量” 的概念存在不同程度的混淆。国际标准中,纯度指目标气体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例如 99.9% 的氮气,意味着每 100 个体积单位中,有 99.9 个体积单位是氮气,其余 0.1 个体积单位为其他气体;质量则是指气体中非目标组分的污染物类型与浓度,常见的如水分、烃类、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的控制标准在国际上也因行业和应用场景而异。
目前,全球工业用气的供应主要依赖外购和现场制取两种途径。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外购气体的高纯度固定供应模式虽然在运输和储存方面有一定便利性,但也普遍导致成本冗余。例如,在东南亚的电子制造产业集群和欧洲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都面临着类似问题。
2. 气体纯度与质量的定义
2.1 纯度
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定义,纯度是目标气体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业标准虽有差异,但总体遵循这一定义。例如,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国际上普遍要求氮气纯度达到 99.999% 以上,以确保芯片制造过程中不引入杂质;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化工生产中,90% – 95% 纯度的氮气就能满足部分工艺需求。
2.2 质量
气体质量主要涉及非目标组分的污染物类型与浓度。国际上对不同行业的气体质量标准有着明确规定,如在食品包装行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气体中的水分、烃类等污染物含量有严格限制,以保障食品安全;在航空航天领域,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对航空燃料生产中使用的氧气和氮气质量也制定了极高标准,防止因气体质量问题影响飞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纯度和质量并无直接关联。高纯度气体可能因污染物超标而质量不合格,低纯度气体在特定应用中也可能满足质量要求。因此,全球企业在工业应用中,都需依据自身所在行业的国际标准和实际工艺需求,分别制定气体的纯度与质量标准。
3. 外购气体的成本结构分析
3.1 投资成本
- 物流设施:从全球范围看,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外购气瓶存储和液化储罐的安全规范要求虽有差异,但都有严格标准。在欧洲,气瓶存储需符合欧盟的相关安全指令,液化储罐需配备先进的泄漏监测和安全防护系统;在北美,要遵循美国消防协会(NFPA)和加拿大标准协会(CSA)的规定,建设混凝土基座和围栏。这些物流设施的建设、维护和升级,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
- 租赁费用:在国际气体租赁市场,气瓶或储罐的租赁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的市场供需关系。例如,在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租赁成本相对较高;而在气体生产企业集中的地区,租赁成本则相对较低。长期租赁费用的累积,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显著影响。
3.2 单位气体价格
- 高纯度气体溢价:全球范围内,低温精馏工艺是生产高纯度气体的主流方法之一,生产的气体纯度通常≥99.995%。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数工业应用对气体纯度要求远低于此。以印度的纺织印染行业为例,只需要 99% 纯度的氮气来保护染色过程,但由于市场供应限制,企业不得不采购高纯度气体,支付额外溢价。在国际气体市场上,这种因纯度不匹配导致的成本增加现象较为普遍。
3.3 运营成本
- 运输费用:国际气体运输涉及跨境物流,运输费用不仅包括燃油消耗、车辆维护和司机薪酬,还受到国际油价波动、各国运输法规以及关税政策的影响。例如,在 “一带一路” 倡议沿线国家,不同国家之间的运输成本因地理位置、交通基础设施和通关政策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 环保税: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征收环保税。欧盟通过碳交易机制(EU ETS)对工业气体碳排放进行管控,企业需购买碳排放配额;在澳大利亚,曾实施碳税政策,对使用高碳排放气体的企业征税。这些环保政策使得外购气体的企业在运营成本上进一步增加。
3.4 关键问题
外购气体纯度不可调节是全球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在非洲的食品加工行业,以及拉丁美洲的饮料灌装产业,都存在企业因无法获取合适纯度的气体,只能采购高纯度气体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的情况。这种现象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在发达国家的一些特定行业中也未能幸免。

4. 现场制气的经济性优化机制
4.1 技术路线
- 变压吸附(PSA):变压吸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对不同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吸附特性,通过周期性改变压力实现气体分离。在韩国的电子产业和德国的高端制造业中,PSA 技术被用于生产高纯度氮气和氧气,氮气纯度可达 99.999%,氧气纯度可达 95%,满足了这些行业对气体纯度的严苛要求。
-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基于半透膜的选择性渗透原理,在国际上的中低纯度气体生产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在东南亚的橡胶加工行业和中东的石油化工行业,该技术被大量采用,生产的氮气纯度在 95% – 99.5% 之间,因其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
4.2 成本构成
- 投资成本:现场制气设备的投资成本在全球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由于劳动力成本和设备制造成本较高,制气机、压缩机及预处理设备的采购费用相对较高;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凭借较低的生产成本,设备采购费用相对较低。但总体而言,投资成本仍是企业采用现场制气模式的重要考量因素。
- 运营成本:全球范围内,现场制气的运营成本中,电力消耗占比普遍在 60% – 70%。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价差异较大,如在北欧一些国家,由于丰富的水电资源,电价相对较低;而在一些能源匮乏的国家,电价则较高。此外,设备维护成本和碳排放成本也因地区而异,受到当地环保政策和设备维护市场价格的影响。
4.3 纯度对成本的杠杆效应
- 设备小型化:当气体纯度要求降低时,全球企业都可以选用功率较低的设备。例如,在巴西的农产品保鲜行业,降低氮气纯度要求后,企业选用了小型压缩机,设备采购成本降低了约 30%,同时设备占地面积减小,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
- 能耗降低:国际研究表明,纯度每降低 1%,压缩空气消耗量减少 2% – 5%。在俄罗斯的冶金行业,通过优化气体纯度,每年节省的电费可达数百万卢布,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 维护成本下降:低负荷运行的设备在全球范围内都表现出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低的故障率。在南非的矿业中,采用低纯度气体供应方案后,设备维护次数减少,维护成本降低了约 25%,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5. 案例研究:纯度需求差异对成本的影响
选取全球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波峰焊和咖啡包装两类场景进行案例研究。在波峰焊工艺中,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电子制造企业,由于对焊接质量要求极高,需要 99.999% 纯度的氮气;而在咖啡包装领域,以意大利的咖啡加工企业为例,99.9% 纯度的氮气就能满足需求。假设两者的气体流量均为 50 Nm³/h,按照国际通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分析 7 年周期内的总成本(单位:万美元):
应用场景 | 投资成本 | 电费成本 | 维护成本 | 总成本 |
波峰焊(99.999%) | 30 | 50 | 20 | 100 |
咖啡包装(99.9%) | 18 | 30 | 15 | 63 |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全球企业通过匹配实际纯度需求,总成本可降低 37%。这主要得益于在咖啡包装场景中,由于纯度要求较低,可以选用较小规格的设备,降低投资成本;同时,设备的能耗和维护成本也相应减少。

6. 讨论
6.1 技术选择
在全球工业气体应用领域,技术选择因行业和地区而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和科研领域,PSA 技术因其能够生产超高纯度气体而备受青睐;而在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基础工业领域,膜分离技术以其成本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越南的纺织业和肯尼亚的农产品加工业,膜分离技术帮助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满足了生产需求。
6.2 环境效益
降低气体纯度带来的环境效益具有全球性意义。随着全球碳排放目标的设定,减少压缩机功率以降低电能消耗,进而减少碳排放,成为全球企业共同的责任。例如,在欧盟国家,企业通过优化气体纯度,降低碳排放,不仅符合欧盟的环保政策,还能获得碳减排补贴;在中国,一些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 “双碳” 目标,通过改进气体供应方式,实现节能减排。
6.3 政策驱动
全球各国和地区的政策对工业气体供应模式和纯度优化产生重要影响。除了前文提到的碳税和碳交易机制,一些国家还出台了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的政策。如新加坡为采用先进制气技术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印度对使用清洁能源生产工业气体的企业给予补贴。这些政策激励企业在气体供应决策中,更加注重纯度优化和成本控制。
7. 总结
气体纯度对全球工业成本影响非线性。外购气体因纯度不可调,增加隐性成本;而现场制气可动态调节纯度,全球范围内节省成本。企业在选择供气策略时,应综合考虑工艺需求、设备成本、市场变化及环保政策等因素。
我们是气体设备行业最专业的生产商,认准MINNUO,即可获得最佳气体解决方案。